果实种子类
当前位置: | 果实种子类

刀豆

发表时间:2023-02-16 09:13 | 来源:老中药大全网 | 手机版

功效概述:温中下气,益肾补元

刀豆的图片

刀豆基源

刀豆,又名挟剑豆(《酉阳杂俎》),大刀豆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刀鞘豆(广西)。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。《救荒本草》记载: “苗叶似豇豆,叶肥大,开淡粉红花,结角如皂角状而长,其形似屠刀样,故以名之。”《本草纲目》载其特征曰:“蔓生引一二丈,叶如豇豆叶而稍长大,五六七月开紫花如蛾形。结荚,长者近尺,微似皂荚,扁面剑脊,三棱宛然。老则收子,子大如拇指头,淡红色。”以上描述与现今所用刀豆一致。 根及果壳亦供药用。

刀豆原植物

刀豆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。为1年生缠绕状草质藤本,长可达数米,茎无毛或稍被毛。3出复叶互生,叶柄长7~15cm;小叶片宽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长8~20cm,宽5~16cm,全缘,侧生小叶基部偏斜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常2~3朵簇生于序轴隆起的节上;花萼管状钟形,上唇大,2齿裂,下唇3齿裂;花冠蝶形,淡红色或淡紫色,旗瓣宽椭圆形,顶端凹入,基部具不明显的耳及宽爪,翼瓣和龙骨瓣均弯曲,向下似耳;雄蕊10枚,合生,对着旗瓣的1枚基部稍离生;子房线状,有疏长硬毛。果带形而扁,略弯曲,长10~30cm,宽3~6cm,边缘有隆脊。种子10~14枚,椭圆形或肾形,红色或褐色,种脐约为种子全长的3/4。花期6~9月,果期8~11月。生于气候较温暖的地区。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有栽培,以华中、华南为多。

刀豆采收加工

栽种当年8~11月,荚果老熟时采收,剥取种子,鲜用或晒干。

刀豆性状鉴别

种子扁卵形或扁肾形,长2~3.5cm,宽1~2cm,厚0.5~1.2cm。表面淡红色至紫色,略有光泽。边缘具黑色种脐,习称“黑眉”,长约为种子的3/4,种脐上有白色细纹3条。质硬,难破碎。种皮革质,破开后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;子叶2片,黄白色,油润。无臭,味淡,嚼之有豆腥气。

刀豆功效与作用

味甘,性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功效温中下气,益肾补元。用于:

(1)虚寒呃逆,因于胃中虚寒或肾虚气不归元者,用之能温中降逆,下气归元,而止呃逆,可单用本品烧存性研末服,或与丁香、柿蒂等药同用。气滞呃逆而胸闷不舒者,亦可应用。

(2)脾胃虚弱,久泻久痢,呕吐腹胀,饮食减少,可用本品蒸熟蘸白糖细细嚼食;或与茯苓、苡仁、葛根等同用。

(3)肾虚腰痛或妊娠腰痛,可将刀豆子包于猪腰子内煨熟食用;如加入小茴香、吴茱萸、补骨脂等补肾暖腰之品同用,则功效更佳。

(4)疝气寒痛,可用本品与乌药、小尚香等药配伍,温肾散寒止痛。

(5)百日咳,痰壅气急,上逆作咳,热象不著者,可以刀豆同苏子、法半夏、旋覆花、代赭石等并用,降气止咳化痰。

(6)气血不和之乳房胀痛,可用大刀豆与丝瓜络烧灰兑酒服,有行气活血,通络止痛之效。

内服:煎汤,4.5~9g;或烧存性研末服。

刀豆使用注意

胃火甚者忌用。

刀豆药用价值

(1)治气滞呃逆,膈闷不舒:刀豆取老而绽者.每服二、三钱,开水下。(《医级》刀豆散)

(2)治虚寒呃逆、呕吐:刀豆、毕菝、丁香各30g,寒水石(煅透)100g。以上四味,皆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备用。每日2-3次,每次2~3g,白开水送服。(《实用蒙药学》)

(3)治久痢:刀豆蒸熟,白糖蘸食。(《本草用法研究》)

(4)治肾虚腰痛:刀豆子二粒,包于猪腰子内,外裹叶,烧熟食。(四川经验方)

(5)治小儿疝气:刀豆子研粉,每次4.5g,开水冲服。(湖南经验方)

(6)治百日咳刀:豆子十粒(打碎),甘草3g,加冰糖适量,水一杯半,煎至一杯,去渣,频服。(《江西中医药》)

(7)治鼻渊:老刀豆,文火焙干为末,酒服三钱。(《年希尧集验良方》)

中草药知识